中国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出现于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向社会进一步放开的上世纪90年代。从那时起,职业教育集团、民办教育集团以及公办学校教育集团纷纷出现,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本世纪持续蓬勃发展。
一
什么是集团化办学?
最初,以公立名校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是缩小中小学教育差距的一种尝试。名校利用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教育教学优势,联合一定区域内的多所学校,通过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进行运作,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1]
杭州是国内较早开展大规模集团化办学的城市,早在2006年,杭州市六城区内就有近40%的中小学校在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让杭州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组织的重组提升。[2]
今天,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集团化办学主要可以分为“依附型”和“均衡型”两大模式。[3]“依附型”的代表就是“杭州模式”所采用的“名校集团化办学”,以一所社会知名度较高、办学质量优异的名校为核心,其他学校依附于名校品牌,并在名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下办学。“均衡型”模式下的学校之间有着更为均势、平等的关系,集团内的各所学校品牌共建、资源共享。
以上两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目前,中国集团化办学的国际学校中,哈罗、德威等品牌开设的学校就属于“依附型”办学,百年英伦公学的品牌影响力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各分校的落地开办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上海著名的的“世外系”“平和系”等学校同样属于“依附型”办学,各直属校、托管校均依附于本校的品牌。而青苗、领科等教育品牌则更接近“均衡型”,虽然各校区开办时间有先后之别,但总体而言,这些学校品牌的影响力是在所有分校的均衡联动发展中才得以建立的。
创校于1619年的伦敦德威公学
图源:.uk
二
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建设方向
是什么?
对体制内学校而言,通过公立名校牵头引领的集团化办学,一方面可以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激发活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扩张增值,让区域内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得到提升。
对国际学校而言,“依附型”集团化办学可以让学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更高的办学起点;“均衡型”集团化办学则能让各所学校联动发展,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中国国际学校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品牌建设的努力方向。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指出,教育的品牌价值在于实现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增值。[4]品牌影响力与品牌公信力分别对应着“看得见”与“信得过”两个方面,只有在两方面都表现良好长沙市耀华中学新建校区,才能说是具备了“品牌竞争力”。
影响力的增值,可以通过优化集团内部治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发挥规模优势、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形象等方式实现。公信力的增值,要依靠名校优势进行品牌输出,以老带新,通过深度的合作互动让新建分校的办水平和社会声誉迅速提升。
三
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建设策略
有哪些?
要在集团化办学中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公信力长沙市耀华中学新建校区,中国的国际学校品牌需要兼顾对内的集团学校建设和对外的品牌宣传、资源整合等工作。目前,国内一些国际学校品牌已经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品牌建设策略。
各分校特色发展,优势互补
青苗教育集团是中国国际教育界集团化办学的“老将”,至今已在全国布局了8所青苗学校和16所青苗幼儿园。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青苗采用“均衡型”发展战略,让品牌旗下的每一所学校都找到各自的发展特色,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青苗学校北京顺义天竺校区凭借强大的师资和亮眼的升学成绩,让青苗的高中教学实力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海淀四季青校区有着最大的校园面积和最先进的校园设计理念,青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通过海淀校区的具体展现而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策略下,人们提起青苗时,想到的不是某一所光芒盖过了其他成员的“名校”,而是由所有青苗学校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苗品牌。
青苗学校及青苗幼儿园的全国分布情况
图源:青苗教育集团官网
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或标志性教育模式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对国际学校来说,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往往可以成为让学校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集团化办学的国际学校自有规模优势,与“单打独斗”的学校相比,集团校可以将更雄厚的财力和人力投入课程开发与创新教学探索中,并且通过最终研发出的特色校本课程或标志性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
耀中耀华教育网络就以独具特色的“中英双语课程”而广受赞誉。耀中耀华以培养“通晓中英两种语言、能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人才”为目标,将双语双文化落实到了品牌旗下的每一所学校——耀中耀华大家庭的各所学校都有华籍和外籍“双校长”,幼教部和小学部也配备了中教和外教“双教师”。这种既打好语言基根、又融合中西文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耀中耀华品牌最鲜明的标签之一,同时也是集团新建校区能够快速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理由。[5]
中外籍双教师的耀中课堂
图源: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官网
校园文化和育人成果集中展示,形成合力
在集团化办学中,虽然每所分校独立招生、各设校区,但品牌是“共享”的。因此,对集团化办学的国际学校来说,品牌建设是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而要最大程度地凝聚各所分校的力量,将每所学校各自的努力转化为推动品牌发展的合力,不仅需要内部的联动协调,也需要对外进行校园文化和育人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这方面,哈罗学校是一个较为优秀的例子。一些哈罗学校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发布本校的校园动态,也身兼哈罗大家庭的宣传窗口。例如,通过哈罗重庆的公众号,人们可以了解著名的哈罗校友,也能对哈罗公学悠久的校史有所认识;在哈罗深圳的公众号上,读者能够知道哈罗大家庭的整体升学成绩,以及全球哈罗学校在450周年校庆中的交流和互动。哈罗学校的做法为学校的品牌宣传提供了更大的窗口,即使只关注一所学校的家长也能通过这个窗口对品牌整体有更多的了解。
全国布局,“去地方化”,打响品牌知名度
以公立名校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有一个天生的不足——受办学性质的限制,集团校的影响力只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效,品牌发展难以突破地域的限制。相对来说,民办学校品牌和来源于国外的国际教育品牌在这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去地方化”的全国布局,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
以诺德安达为例,这个全球知名的教育品牌在进入中国后不仅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设立分校,而且在大连、佛山、嘉兴、南通、宁波等城市也进行布局,将品牌影响力扩大到全国多地,并通过集团统一制定的严格课程标准和高水平教师团队长沙市耀华中学新建校区,让“诺德安达”真正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高质量国际教育的代名词。
嘉兴市诺德安达学校
图源:诺德安达中国官网
佛山市诺德安达学校
图源:诺德安达中国官网
对外合作,资源整合
集团化办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大型企业创办的学校品牌。中芯国际在北京和上海都创办了中芯学校,并逐渐从员工子女学校发展成为了享誉一方的优质国际学校。远东宏信创办了“宏文学校”这一品牌,不仅在上海办学,而且在英国也设置了分校。对这一类学校而言,可以利用的集团资源已不再限于名校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与企业直接合作,将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此外,不同的国际学校品牌之间也可以“强强联合”,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办学实现双赢。今年6月,青苗学校海淀校区就与领科教育北京校区达成了战略合作,两大国际教育品牌将携手打造“青苗领科A-Level中心”。在合作中实现资源整合,让品牌影响力发生“聚变”。
2022年6月,青苗学校海淀校区与领科教育北京校区签约成立“青苗领科A-Level中心”
图源:BIBS青苗学校官微
四
结语
集团化办学在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中国的许多国际学校都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发展与扩张,而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进行怎样的品牌建设、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部分国际学校的尝试,总结了数条对内建设、对外开拓的品牌发展策略。期待在未来,集团化办学的中国国际学校能够继续探索,找到最契合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需求的品牌建设之路。
参考资料
[1]武亚娟.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朱向军. 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05).
[3]张爽.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J]. 教育研究, 2017(06).